拥抱人工智能,专利布局要趁早
发布时间:2017-12-09
浏览次数:5764次
从顶层设计层面,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经出台,而在微观应用层面,从无人便利店到无人配送车,再到无人机、自动驾驶,各类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可谓“百花齐放”。
一般来说,人工智能共有六大核心技术专利,分别是神经网络、基因模式、专家系统、模糊逻辑、机器学习及自然语言处理,在这六大相关类别专利支撑下,包括百度、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科大讯飞等在内的众多巨头都在加快进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那么,在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方面,哪些公司走在前列呢?
从美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分布状况来看,相关数据显示,在“深度学习”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5的公司依次为微软、谷歌、三星、高通及IBM,其数量总和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超过50%。剩下不到50%的比例由15家厂商瓜分,其中有3家中国企业,包括百度、上海兆芯集成电路以及腾讯,共占8.3%。百度是国内较早对外宣布研发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腾讯也在“深度学习”领域有了一定的专利布局。
从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人所属行业来看,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运算科技,其余依序为控制、测量、数据通讯、信息科技管理方法、电信、视听科技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机械工程领域,运输方面的专利申请人占比较高,而在化学领域,化学工程方面的专利申请人占比较高。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对互联网厂商影响巨大,未来也或将对传统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在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及专利布局中,按照技术领域区分,自然语言处理比重最高,达到72.9%;其次则为专家系统(11.7%)、机器学习(8.6%)、神经网络(4.0%)、模糊逻辑(2.2%)以及基因模式(0.6%)。而在众多细分技术领域中,机器学习专利申请数量最多(3882件),其次为自然语言处理涉及的自动分析、自然语言翻译。此外,专家系统涉及的知识表达、推论方法以及神经网络涉及的学习方法等,也是专利布局的重点所在。在法律服务、健康照护、物流等领域,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不多,国内企业应积极投入研发并进行专利布局,以抢占市场先机。
在国内市场上,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基于零售创新考虑,正在加大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零售服务中应用的可能,并陆续在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等应用场景中形成了一套解决方案。与美国市场相比,我国在移动支付等技术及应用领域走在前列。笔者建议,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中,我国企业既要瞄准国际趋势,也要考虑国内特点,扎实推进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专利布局工作。
目前,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逐步扩展,如一些服务行业引入了语音机器人,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方向。但是在交互过程中,机器人在介绍相关业务时,处于“信息播报”状态,还不能随时根据交互对象的插话,重新组织表述相关内容。因此,在语音识别方面,如何赋予各类导购机器人更多“人性化”的交互可能,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提前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不仅需要包括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在内的巨头重点关注,也要引起各类服务机构的重视。只有在需求提出和技术对接中取得平衡,使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类应用场景落地,才能真正为民众的生活带来便利。